close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家倫/花蓮報導】
2012.06.28 02:26 am
 

 

署立花蓮醫院骨科醫師謝宏佳表示,罹患腕隧道症候群。
記者陳家倫/攝影
有手麻經驗的民眾,若騎車、工作時感覺更麻,可能罹患腕隧道症候群。署立花蓮醫院骨科醫生謝宏佳表示,民眾可透過Phalen氏檢驗:兩手在胸前合掌,或在胸前以手掌背面相合,持續30秒至1分鐘,若出現痠麻症狀,就可能罹病。

謝宏佳說,腕隧道症候群常發生在中年以上病患,大部分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,女性發生機率較男性高。臨床典型症狀是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掌側及無名指橈側2分之1部位,常有夜間疼痛或麻得醒來等情形。

 

腕隧道症候群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、服藥、開刀等方法治療。
署立花蓮醫院提供
謝宏佳解釋,腕隧道是由堅韌韌帶、纖維組織及骨頭所組成的空間,有多條肌腱、正中神經經過。腕隧道症候群成因是由於腕隧道變得狹窄,正中神經經過手腕時受壓迫所致。

他分析,腕隧道症候群分急性、慢性;急性主要是創傷引起,如手腕骨折造成腕隧道變窄;慢性是因患者長期用過緊的手套、震動力道大的工具;另外,不適當的手腕彎曲、打字、使用鍵盤都可能引起;女性懷孕水腫壓迫也會造成,分娩後會自行回復。

醫師建議,若發現罹患腕隧道症候群,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下手,或盡量減少重複性、高震動的手部動作,讓雙手適當休息;也可透過局部注射類固醇改善。若情況嚴重遲未改善,可嘗試開刀,將正中神經減壓,只要注意術後復健狀況即可改善。

 

【2012/06/28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感恩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